「11-7=4」被老師打叉?媽媽怒找老師要說法,老師的話讓寶媽「啞口無言」

每一位過來人的寶媽都明白 ,有一種痛苦叫做輔佐孩子寫作業。不管是對于孩子還是父母,輔導孩子寫作業的過程常常伴隨著雞飛狗跳。

如何輔導孩子的功課已經成為讓許多父母頭疼的一件事。 身邊不止一位寶媽都向我抱怨,對于現在孩子的作業是越來越插不上手。即使是小學作業,處理起來也常常有很大的難度。

一方面是因為現在孩子的課業壓力大,還有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現在的教學任務除了中重視孩子知識層面的學習,更注重對孩子能力的提高。

這種能力的提高包括了和生活常識,邏輯思維等方面的結合。這種教學新方法常常讓許多父母感到措手不及。

這位寶媽的孩子在學校的一次月底下測試中,取得了98分的成績。寶媽對于孩子的成績感到很滿意,同時也很好奇: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出現扣分,以至于孩子和滿分擦肩而過?

在看到卷子的那一刻,這位寶媽瞬間不淡定了, 認為自己孩子明明是正確的,執意要去找老師要說法。

原來這道問題的題目是:一共十一盞燈,當熄滅了4盞燈,教室還剩下多少盞燈?

這是一道簡單的數學的加減運算,孩子很自然地在卷子上寫下了「11-4=7」的答案,沒想到竟然被老師認定是錯誤的。

這位寶媽認為 這是老師將自己判卷的錯誤轉移到孩子身上,堅持要到學校為孩子主持公道。可是接下來老師的解釋則讓這位家長鬧了個「大紅臉」。

原來題目中問的是教室還剩多少盞燈,而不是還亮著多少盞燈。簡單的一個字的區別,帶來的結果就截然不同。這類問題的出題目的正是為了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面對老師的解釋,這位家長感覺一肚子的火氣被憋了回去,只能是無奈地回了家。

孩子上學是要學習還是要「腦筋急轉彎」?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

面對現在越來越多的題目側重考察孩子的思維能力的情況,許多網友對此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網友對這種教學方法的態度基本上也分成了兩類。

Ⅰ學習就是學習,不要換著花樣偷懶

其中一部分人認為,對于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搭建堅實可靠的學習基礎, 而這種學習基礎的搭建最重要的是對基礎知識的學習。

相比較讓孩子明白燈亮著和全部燈的語言文字游戲的差別,基礎知識和基礎理論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俗話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想要讓孩子的思維實現最優化的跨域,基礎的學習是必要的。 如果沒有良好的基礎,再豐富的花樣技巧其實都是無根之萍。

Ⅱ雖然知識很重要,但思維能力的提高更加重要

這部分的網友支持老師的做法,他們堅持認為: 相比較將孩子變成只知道做題的機器,培養孩子學習的主動性更加重要。

孩子的思維能力正是這種學習主動性的前提和支撐。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了「要讓孩子們具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這其實正是說明在孩子的教學過程中,思維能力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我們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的孩子,而不是只知道做題的工具人。」

孩子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要一環,如何培養才是關鍵

其實, 孩子思維能力的并不只包括了發散思考這一個過程,而是一種運用各種思維方式綜合過程。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將其規定為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等多個部分。

這種能力的培養雖不像第一派人認為的那樣毫無價值,但也并不像后者想的,通過單獨的字的變化就能達到目的的。準確地說是父母在輔導孩子學習中的綜合運用。

父母可以從以下的角度出發來幫助孩子培養這種能力:

●引導孩子積極思考

父母應該善于給孩子提出小問題,讓孩子結合自己實際的生活經驗來進行思考。

比如給孩子講故事留下開放性的結尾,引導孩子自己寫出不同版本的故事結局。

●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

許多父母常常會對孩子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天然ETC」(自動抬杠)行為表示困擾。而對于聰明的父母來說,這正是培養孩子探索精神的好機會。

利用孩子旺盛的求知欲望,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孩子下次在面對問題思路自然會打開了。

●鼓勵孩子暢所欲言

雖然說童言無忌,但總有一些父母討厭孩子的「胡說八道」,以至于不讓孩子隨心所欲的說話。這其實會影響孩子的思考。

暢所欲言環境長大的孩子能夠在今后面對問題時能夠提出自己全新的想法。

(481)

x
快來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