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過世好幾年了,我「住在女兒女婿家養老」一住7年!最近領到350萬都更補償金「我故意說全要拿去給兒子買房」,下秒女婿的話卻讓我哭了 # 故意試探女兒女婿 # 沒想到他們的反應出乎我意料
導語:我叫李嬿,今年72歲,退休已經快20年了,退休金每月有三萬兩千多。
老伴於7年前病離世了,他老家有一間平房,過戶到了我的名下。
來自李嬿的講述,真摯而又溫馨:
我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兒子叫王潘,今年42歲,大學畢業後留在了城裡設計院上班,並在那裡成了家,媳婦是一名教師。在一所中學教英語,孫子今年也上高中了。 女兒叫王紅,今年35歲,結婚已經7年了。
在工廠裡當作業員,月薪水兩萬多;女婿叫張峰,今年38歲,是一名小學體育老師,月薪三萬多元。 外孫女今年6歲了。
正好上一年級,就讀於女婿的學校,正好由女婿上下班帶著,也不用別人接送了。
我和女兒住得比較近,也就相隔七八里路。
老伴離世後,我就患上了心臟病,女兒女婿擔心我一個人在家不行,就和兒子商量了一下,說把我接到他們家去養老。
兒子立馬同意了,說他每月給補貼3500元生活費,其餘有什麼事情,全都花我的錢就行。
女婿當時對兒子說:哥,你不用拿那3500元的生活費。我們全花媽自己的錢就行,讓她住在我們家,我們負責照顧她。
其實我蠻可以去城裡找兒子養老,和他住在一起。
但是我們居住在一個海濱小城,我不願去內陸住,適應不了那兒的乾燥氣候,所以我就選擇了在女兒家養老。
來女兒家我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女婿脾氣比較好,也是他主動邀請我來他家養老的。
另一方面在於我個人,因為我本身有退休金,退休金三萬兩千多。
每月自己一個人也花不了,我選擇住住在女兒家,我打算和他們一起花我每月的退休金錢。
可是自從來到女婿家之後,女婿一分錢也沒有要我的,我每月拿出來錢給他們,他一分都沒要。
我每月就把退休金存了起來,包括兒子給我的那3500元的生活費補貼,我單獨用一張卡存了起來。
好將來給女兒女婿用,但是我沒有說出來,是想看看女婿對我的養老是不是出於真心的。
我在女兒家這一住就是七年,在這七年當中,女婿從來沒有給我擺過什麼臉色,對我都一直很好。倒是女兒經常跟我意見不一致,說些翻臉的話,有時還趕我去兒子家。
每逢這時反而是女婿都會出面譴責女兒兩句,然後再給我替女兒道歉。
女婿就跟我說:媽,你別跟她一般見識,她脾氣不好。
你就安心住在這兒就行,有什麼需求,你就直接和我說就行,我的父母早已經去世了,我就直接把你當成了我的親媽。
每次聽到女婿這麼說,我的內心就非常的感激,我算了算,在女婿家待了這幾年。
我一共也是存了200多萬了,再加上老家我還有一間父母留給我的小房子,到時可以把它留給女兒女婿。
我自己內心的打算,我也沒有告訴過女兒和女婿,也沒有告訴過兒子,只是我自己在內心的初步打算。
而我這幾年來,一切的吃住都在女兒家,也沒有拿出什麼錢來,女婿對我還是這麼好,我也就放心了。
本來我打算過幾年再把我的這些打算告訴女兒女婿和兒子,但是隨即另一個巨大的考驗也擺在了我們的面前。
老公老家的那五間平房正好要都更拆遷,賠付了350萬的補償款。因為他的房子過戶到我的名下,那些賠償金自然而然轉到了我的銀行裡。
我仔細盤算了一下,這350萬的拆遷補償金,我打算全部送給兒子。
而我這幾年私下裡這些存款,還有我娘家的那一間小房子,就照原計畫,我打算留給女兒和女婿。
於是在一個晚上吃完晚飯之後,我把女兒女婿叫到了跟前,我說老家的房子都更拆遷,拿到了350萬賠償款。
我打算全部送給你哥哥,因為他今年在城裡正好要買房子,我給他,他就不用去貸款了。
我的話還沒有說完,女兒就大怒了,她大聲的質問我:憑什麼全給我哥哥。
你在我家養老,你這些年來,我們一分錢也沒有讓你花,你的這些錢就應該全給我們或者兩家平分。
女兒還大聲的說:如果你一直一意孤行,非要這樣做的話,那你就別怪我不客氣,你馬上離開我家,我不想再給你養老了。
而女婿聽完女兒的話之後,他趕緊制止了女兒,說:你看你這是說什麼話呢。媽願意把錢給誰就給誰,這不哥也正好急需用錢,讓媽給他用吧,別和養老扯在一起。
而女兒還是喋喋不休,不聽女婿的勸告,非要趕我走。 女婿還真是生氣了 。
他大聲的譴責女兒,說如果你再這樣鬧下去,沒有人情味,我看我也沒法和你過下去了。
聽完女婿的話,我的內心非常的感激。
我對女婿的戒備心也是徹底地放下了,我為女兒找到了這麼一位有良知的女婿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我轉身去了裡屋,拿出了我這些年來我的存摺和那一間小房子的房產證,隨即都給了女婿,可女婿怎麼也不肯接受。他說:媽,我給你養老,從來不圖什麼,我只是做了我該做的。 聽完女婿的話,我的心裡暖呼呼的。
我真的感謝我遇到了這麼一位好女婿,不圖錢財,不愛慕虛榮,真心對待我。
現實生活中有多少兒女為了父母的財產分配不均而不善待老年人還天天鬧矛盾。
老年人對待兒女要公平,尤其是在財產分配上,要進行合理的規劃和分配。
這樣才能促進家庭關係的和諧,讓人人感覺到親情的可貴,晚年才能過得平和、幸福。
(1831)
Leave a Reply
View Comments